发布者:专业学位中心 时间:2017-11-14 阅读次数:748
90年代初,当MBA教育刚在中国大地生根发芽时,我院的MBA教育发展也历经曲折……“从理论转向实践、从本土到国际,MBA发展的20年,也是我进步的20年。”钱世超老师“以身试法”,亲历坎坷,铭记荣光。
第一次转身:从“学术高地”转向“实战互动”
1985年7月,钱世超老师进入华理管理工程系工作,那时的商院前身仅有老师十余人、办公室七八间。“那个年代,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也很普遍的现象,在企业里,很多处于管理岗位上的人实际上不具备管理科学的知识,他们拥有的是其他学科如机械制造等方面的专业技能,他们亟待管理思想、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提升。基于社会的需求,培养企业在职管理人员就成为当时管理工程系的重要工作。92年左右,引入国际成熟培养方法成为各大院校管理专业的呼声,MBA培养模式开始在部分院校管理专业试点。虽然MBA是个舶来品,但是它强调将专业背景出身的人培养成真正的管理者,这真正呼应了时代的需求。”华理MBA在时代的洪流里,氤氲着。
1997年,华理获国务院学位办批准,成为全国第三批MBA培养试点院校,1998年正式招收第一批学生,“那一年有160余位学生报考了华理必发9988集团,最终录取了约30多位学生,对第一届的学生我到现在都印象深刻,在课堂里,每一位学生的名字我都能脱口而出。”回忆起首届学生,钱老师的眼神总是迸发着回忆的喜悦和光芒,“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很成功,做老师的,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此。”
然而伴随着MBA教学工作的开展,钱世超老师很快便发现办MBA比办普研教育难,一缺办学经验、二缺师资、三缺资金,这三缺使得MBA在华理的发展步履维艰。
“那时我们很多老师都不适应给MBA学生上课,老师们长期在学术领域做研究,重理论而轻实践,这恰恰和MBA学生的需求不相吻合,MBA的学生有想法、重企业实践、实操效果,于是,学生们就质疑,质疑老师的上课能力,要老师下课。”2000年开始,钱世超老师开始担任必发9988集团的常务院长,这件事,常常使他心乱如麻,头大犯难,“没办法,我只好亲自去旁听课程,看看到底出了啥问题,回来再去找任课老师谈,请他们根据学生需求改进,改进不了的,学生又闹得厉害的,只好叫他们下课。”
就是这么难,在MBA教学上先天不足,只好后天来补,钱世超老师发现,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更对MBA学生的口味,“他们不像本科生、也不是普研,他们不是一张白纸,相反的,他们有很多想法,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,他们可以在课堂上和我来来回回互动探讨整节课,这种开放式的、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是MBA的学生迫使我转变、进而掌握的。”